在當今紫砂藝術界和紫砂商業(yè)界,似乎人們都在強調紫砂工藝品的半手工和全手工問題,人們總認為半手工紫砂工藝品的藝術審美功能要次于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工藝品。我覺得這是人們普片存在的一種心理問題。前不久,有壺友在某電視臺的一期頗具收視率的節(jié)目中高呼:現在“宜興能找到的好壺越來越少了”,因為“純手工”的壺越來越少了。此語一出,立即在紫砂界引起強烈反響。究竟什么是“純手工”?
什么是純手工?現在市場上說的紫砂“純手工”制作,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完全靠手工來完成的一種制作過程,其實這個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就像咱們吃飯一樣,難道不需要工具筷子就用手抓嗎?
說到這里下面我們簡單的來看看全手工紫砂壺的制作過程:
什么是半手工?半手工使用了模具是不是就意味著開動了“復印機”?關于半手工壺界定,各有各的說法,我的看法是,除了身筒用模子準形之外,其他部位需是手工成型并手工安接到身筒上,方可稱為半手工,一定程度上還是完全可以體現出壺師的技藝的。
關于全手工半手工,我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從喝茶的角度出發(fā),我認為他們是沒有區(qū)別的,特別是全手工和半手工的比較,現在有人把全手吹的上天了,一談半手工好像就不入流似的,也有人說什么他們透氣性不一樣,可以自己親自試驗一下就知道了。
半手工制作身筒
一把好壺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決定作品價值或意義的不在于成型方法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衡量一件紫砂作品的好壞,應該是多方面想結合來看的。
比如,首先要看其泥料,陳腐時間長(易包漿)觀感和肌理要好,視覺心理和觸覺手感都要好。其次,就是造型的藝術水平,反映出的作者的修養(yǎng)。第三,是做工,如果沒有好的做工,造型是無法表現出來的。
個人認為全手工半手工無所謂,只要它料好,器形不錯,好用,泡泡茶有什么區(qū)別?強調一下:還有人認為,借助模具就會大量復制。實際上,即使是用了模具,在紫砂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精修成分占了90%以上。這種精修的重復,是不可能的。比如汪寅仙做“曲壺”,每把都不一樣,都會有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注入。藝術品創(chuàng)作用了模具,并不等于簡單復制。同時,這種簡單復制作為藝術家來講,其本身也是排斥的。藝術構思重復次數多了,就會降低其藝術水準。所以他也不會借助模具大量復制自己的作品。
汪寅仙曲壺
可以這樣試想,倘若我把制作紫砂的所有工具、模具全部給一位對紫砂藝術毫無感覺可言的普通人,讓他來制作一把一般水平的紫砂壺,這恐怕很難為這位普通人。倘若我用模具將一把壺的基本形體塑出來,再由這位普通人將這把已塑好形的紫砂壺修整成一把經得住行家看的好壺,這恐怕更難為這位普通人。
再譬如,我將全部工具和模具全都給一位普通工藝員和一位工藝美術大師,兩位同樣是用模具塑形,工具塑神,做出來的結果即便款型相同,但在習氣、勢氣、韻氣、神氣等方面是不會等同的。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要塑造一件上好的工藝品,關鍵不在工具本身,而在于人的內涵本身和人駕駛所有工具的能力。
關于全手工和半手工,誠然全手工是要多花一些時間,要把身筒修到十分的周正、有神韻,也需要手法和耐心,有的壺友是十分挑剔的,又要全手的,又要像模子壺(半手工)一樣均勻對稱,但這樣的壺花的時間也是相對而言要多的,做的少了價格自然就貴了!又想是全手,又想做工完美還要很便宜,還是那句話,紫砂無漏可撿。請注意,我這里不是要抬高全手貶低半手工。
半手工石瓢壺
結語
再次提醒大家,玩壺是應該有目的性的,是為了收藏欣賞還是為了喝茶?作為一件工藝品,紫砂壺首先應解決功能問題,要實用;其次在觀賞上,要給人精神上的滿足。
如果強調“全手工”制作的,造型不好看也不是好作品。現在一些人認為什么東西越難就越好。而越難的,不一定藝術水平越高。要從文化價值上,從整體上來衡量。無論是實用品、藝術品都是要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作者的文化修養(yǎng)在自己作品中的體現,才能夠通過作品達到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